Thursday, August 26, 2010

伴。黃小琥

第一次听到這首歌
是在认识了《沒那么简单》很久以后的事
我还真的不得不佩服那些做宣传的。。。

才刚刚告诉人们说
这爱哪 没那么简单
有些时候 一个人 其实更自在

下一秒
却又急急忙忙地转过头来说
其实哪 有人陪伴
日子即便平淡 却也心安幸福

我真是 %$!*!#$%^%*



作詞:姚若龍
作曲:于曉光、李偉菘
編曲:Terence Teo

如果 命運可以訂做
如果 有另一次選擇
我想我 還是會 把手讓你緊握
快樂地陪你去坎坷

就算 你有天變落魄
就算 你老得不能動
我想我 還是會 挽著你看日落
你的心疼在淚光中

嘴巴上 彼此嫌麻煩
眼神中 關懷那麼滿
沒說愛 卻早已認定一輩子的伴


在人前 從來不浪漫
在心中 卻總為對方打算
最懂的人最暖的伴

就算 我以後變囉嗦
就算 我老了有病痛
我想你 還是會 照顧我到最後
隱藏脆弱不眠不休

沒有辛酸 沒有遺憾
什麼是陪伴 什麼是心安 你是答案

Wednesday, August 25, 2010

愛上。海

喜歡海 愛上海
已經想不起
那是從什麽時候開始的事

一直以爲 會喜歡它
是因爲它波濤洶湧
是因爲它變幻莫測

一直以爲 會愛上它
是因爲它橫跨整個地球
是因爲它看起來 很藍很酷

後來 我搬到了小島對岸的大陸去
然後在每個上班下班的旅途中
與那片擱在小島與大陸之間的海
有了不少的獨處時間

我漸漸發現 雖然我依就深深地愛著海

可是 我喜歡上的
卻是 它的平靜 它的守候
他的孕育 它的陪伴

它的包容

靜靜的它 守護著矗立于海岸綫上的城市建築
靜靜的它 滋養著在海上在岸上 為了生活而奮鬥的人們
靜靜的它 陪伴著每一個太陽升起又落下的潮汐

默默地 它承受著岸内岸外 一切的一切

於是我在懷疑
我喜歡的是海 還是湖

又或者 我開始愛上像湖的海

Monday, August 23, 2010

泪流。拉达克

当花朵不再绽放
当天使不再微笑

当天堂被洪水淹没。。。

我们能做的,还剩什么?

泪水流过的拉达克

Thursday, August 19, 2010

勤。能補拙

四年多前
时任老板告诉我说

也许你不是绝顶聪明的那個
(虽然我还蛮想认为我是)
但你绝对是勤劳的一個
(我当初还真的是,可现在。。)
所以你是可以成功的
(这是老板坚决相信的,就算到现在)

四年以來
我从来都沒有相信过那句話
至于为什么,我还真的不懂

四年后的今天
现任的teamlead
卻让我见证了当初老板的那句话

相信了個体的力量是可以超越一切的

Saturday, August 14, 2010

高人。境界

  辯論的下策,是強調己方優點,否認對方優點──這種打法,在理論上是說不通的,能比的,只是攻防技巧。

  辯論的中策,是強調己方優點,擴大對方缺點──這種打法,在理論上見仁見智,另一半,比的還是攻防技巧。

  辯論的上策,是強調己方優點,並解釋對方的優點不重要──這種打法,在理論上,已近於道。


~劍宗辯士
----------------------------------------------------------

在黃執中的網志讀到這麽幾句話。

道理也許並不是大家陌生的
但 要一語道破辯論的境界
也絕對非等閒之輩所能及之事

這年頭
資訊汎濫,社會步伐快速
人們看的聼的接觸的東西多了很多

我們常常來不及消化完上一秒的訊息
就被更龐大的資料所籠罩
常常來不及深入思考某件事
事情早已事過境遷
人們的關注力已經跳到另一件事兒上來了

漸漸的
我們都學懂了一個道理
與其去深入探究其中的各種因緣
倒不如去賣弄嘴皮上的功夫
畢竟後者要比前者更能得人心

辯論賽嘛,到最後不都是在收買觀衆、説服評審、辯倒對手

有幾個上了台後就對辯題有更深入的了解
又有幾個是爲了探求真理而辯
搞不好,你上了台后,把自己搞得更亂~

所以
我總是很佩服某些人
能夠很專心很認真地鑽研一門學問

哪怕那是哪門子的冷門知識
也不管這人到最後會不會因此而自傲 目中無人
更不論他的學説全不全面 哄不哄人

單凴這份毅力與專注 就值得我敬佩

而一個人
能夠把他深入的那門知識
滲入到自己的生活裏 然後去内化去升華
進而得出一些領悟

這就是所謂“高人”的境界。。。

生活中,我遇到過兩個
我想我這一生 是幸福的

Tuesday, August 10, 2010

父輩。與我

斷斷續續通過網絡
接觸了龍應台的《大江大海1949》
文章摘錄,電視臺特備,人物訪談等

認識到的並不是那本書
而是龍應台這個作家希望透過這本書帶給華人世界的省思

我和台海兩岸的1949
中間隔著一個南中國海和一代人的歲月
我從中了解到的1949
是屬於台海兩岸人的,不是我的。。。

於是
我回頭看了看我自己的“父輩”們

发现
逐漸步入老年的他們
同樣經歷了那悲壯的1949
同樣用他們的生命為我們寫下了沉重的一頁歷史
同屬於那個被犧牲的集體中 渺小的個體

50年后的今天 我常常在想

父輩們究竟需要多大的勇氣與能耐
來適應 50年前的動亂 及50年后的瞬息萬變
父輩們到底用了多大的智慧
來笑看 風起雲湧的1949 及差點變天的2009

父輩們的一生 都處在動蕩的年代
父輩們的一生 沒能受多少正統教育
卻為了下一代的教育,而付出了自己的勞力歲月甚至是性命
父輩們的一生 都在為家庭,為社會而辛勞
自己的生活卻沒有因爲科技進步,社會發展而富裕奢華

父輩們的一生 都奉獻了給我們
而生為漫漫歷史長河裏最爲幸福的一代的我們
究竟有為我們的父輩做過些什麽嗎。。。

我爸說,我們這一代是自私的

對不起,我找不到一個可以説服我自己不去認同我爸的理由

Sunday, August 8, 2010

恐怖。狀元

很久很久不再有那麽長的時間,呆在沒有環宇服務的電視前了。
一不小心,看了好多好多本地製作的電視劇及娛樂/益智節目。

《無敵狀元》看著看著,便來到了最後一集。
節目分成幾個單元,讓參賽的小學生纍計分數晉級。

第一回合:
看著小朋友用浮誇的音調,
努力的緊背著先前鑽好的演講稿;

我就在想,20年前的我,也是這副造作的模樣嗎?

我忽然想為自己活在那個錄像并不普及的年代而感到慶幸。
要不然,20年后的今天,我會在這播放著黑白錄影的平面電視前,
為那個自己。。。毛骨悚然!

第二回合:
看著才10來歲的他們,竟然可以把那麽豐富的地理、名句、常識,
一一塞進那小小的腦袋瓜,然後在緊張壓力下成功囘吐出來;

我又在想,27嵗的我,懂得竟然不比10來歲的小瓜多。

我的媽呀!我是該毛骨悚然,還是需要自嘆不如?

第三回合:
本來一路遙遙領先的全女軍,
忽然就這樣不明不白地被全男軍超越。
不是自己沒本領,只是對手有運氣。

我沒辦法不讓自己去想,
我們這些大人,需要通過這樣的方式,
去告訴小小的他們說,“小朋友,社會是現實的”。
不是你努力就會得到,一分耕耘一分收穫,只發生在課堂上。

世界上,還有一個叫做幸運和人際關係的功課,是老師沒有教的。

Saturday, August 7, 2010

豬。鬼

很小很小的時候
我常常聼父輩的人稱友族為
什麽印度鬼,馬來豬的

我便想說
這究竟是什麽樣的一種心態
導致我們必須這麽去仇視
和我們生活在同一個地方的友族

而,我們又爲何選擇了用豬和鬼呢?



同樣是很小很小的時候
我常常聼婆婆說要囘唐山
那時候的我,也很不明白
爲什麽是“囘”呢?

到了今天
終于長大成人的我
雖然總算是明白了
婆婆想囘祖國的心情

可是我依然好奇
父親那一輩心中的祖國認同對象
究竟是那片偏遠卻在國際舞臺上逐漸火紅的中國
還是這片他們熟悉的山河大地。。

Thursday, August 5, 2010

历史。教学

从小到大,就不曾喜欢过,需要我硬生生地把整本书死塞进脑袋瓜的科目。
所以,举凡遇到什么历史道德教育语法课,我必死无疑。
所以,你现在问我马来西亚历史,很抱歉,我真得不懂。

要说本小姐记忆力差吗?我自己并不觉得也~
只能说本小姐对不感兴趣的事情,没办法学得来。

长大以后,才开始发现,对世界历史极少的认知,
障碍了我对这个有趣的世界有更深入的认知。
现在的我,正努力急于弥补这知识空缺。

如果,如果,我能够在这样的教育下成长,
今天的我也许更好的appreciate这个世界及所有曾经为之努力过的人。。。

=============================================

美國小學生作文:一篇讓中國式教育震撼的文章

(來源:搜狐新聞社區)

10歲的孩子被送進了美國學校,上英文課,老師佈置的作業是寫論文,題目居然大得沖天:《我怎麼看人類文化》;上歷史課,老師讓孩子扮演總統顧問,給國家決策當高參;在中學的物理課上,作業竟然是一個市政研究專案城市照明系統的佈局;而道德教育,居然是從讓孩子們愛護小動物開始。

沒有統一的教科書,沒有統一的考試,沒有對學生的三六九等的分類排位。這就是呈現在一個中國記者眼前的美國教育。面對與中國教育截然不同的西洋景,種種的疑慮、困惑接踵而至,美國教育究竟要培養什麼樣的人才?沒有殘疾的孩子,只有殘疾的教育。這究竟是教育學者的危言聳聽,還是對人與教育之間客觀規律的深刻認識?

我們中國人是否認真反省過我們的教育?我們中國的教育有缺陷嗎?如果有,在哪里?我們這樣一個正在全面謀劃自己未來前程的民族,應該怎樣審視我們為孩子們提供的教育環境?

美國小學給10歲的兒子留的作業是寫一篇論文,題目嚇我一跳:《中國的昨天和今天》。學習二戰史,美國老師竟然讓10歲的孩子回答這樣的問題:如果你是杜魯門總統的高級顧問,你將對美國投放原子彈持什麼意見?種種不可思議的事情,種種躲閃不開的衝突與思考,我由此遭遇美國教育。

當我牽著10歲的兒子登上中國東方航空公司飛往美國洛杉磯的班機時,心中就充滿了疑惑:我不知道在孩子這麼小的年齡就把他帶到美國去,是不是一個失策?一位朋友的勸告還響在耳邊:最少應該讓孩子在中國接受完基礎教育再到美國,因為中國的基礎教育是最完整、最系統的。多少專家也認為,美國的高等教育很出色,而基礎教育絕對不如中國扎實。

直到我把兒子送進了那所離公寓不遠的美國小學的時候,內心的憂慮終於得到證實:這是一種什麼樣的學校啊!學生可以在課堂上放聲大笑,每天在學校最少讓學生玩兩個小時,下午不到3點就放學回家,最讓我開眼的是兒子根本沒有教科書!那個金髮碧眼的女教師弗絲女士看了我兒子帶去的中國小學四年級的數學課本後,溫文爾雅地說:我可以告訴你,6年級以前,他的數學是不用再學了!面對她那雙充滿笑意的藍眼睛,我就像挨了一悶棍。一時間,真是懷疑把兒子帶到美國來是不是幹了一生中最蠢的一件事。

日子一天天過去,看著兒子每天背著空空的書包興高采烈地去上學,我的心就覺得沉甸甸的。在中國,他從一年級開始,書包就滿滿的、沉沉的,從一年級到四年級,他換了三個書包,一個比一個大,讓人感到知識的重量在增加。而在美國,書包裏沒了負擔,孩子精神上就更鬆快了,這能叫上學嗎?一個學期過去了,把兒子叫到面前,問他美國學校給他最深的印象是什麼,他笑著送給了我一個字正腔圓的答案:自由!這兩個字像磚頭一樣拍在我的腦門上。

此時,真是一片深情懷念中國的教育,似乎更加深刻地理解了為什麼中國孩子老是能在國際上拿奧林匹克學習競賽的金牌。不過,事已至此,總不能再把他送回國去呀?也只有聽天由命了。

不知不覺一年過去了,兒子的英語長進不少,放學之後也不直接回家了,而是常去圖書館,不時就背回一大書包的書來。問他一次借這麼多書幹什麼,他一邊看著那些借來的書一邊打著電腦,頭也不抬地說:作業。

作業?我忍不住湊過去看,兒子打在電腦螢幕上的標題是:《中國的昨天和今天》。這是一個小學生的作業?這樣天大的題目,即便是博士,敢去做嗎?於是嚴聲厲色地問兒子這是誰的主意,兒子坦然相告:老師說美國是移民國家,讓每個同學寫一篇介紹自己祖先生活的國度的文章。要求概括這個國家的歷史、地理、文化,分析它與美國的不同,說明自己的看法。

我一時語噎:真不知道讓一個10歲的孩子去運作這樣一個連成年人也未必能幹的工程,會是一種什麼結果?偌大一個中國,它的地理和文化,它的歷史和現狀,一個10歲的孩子能說得清麼?我只覺得一個10歲的孩子如果被教育得不知天高地厚,弄這些大而無當的東西,以後恐怕是連吃飯的本事也沒有了。

過了幾天,兒子完成了這篇作業。沒想到,列印出的是一本20多頁的小冊子。從九曲黃河到象形文字,從絲綢之路到五星紅旗……熱熱鬧鬧。我沒讚揚,也沒評判,因為我自己有點發懵,一是我看到兒子把這篇文章分出了章與節,二是在文章最後列出了參考書目。我想,這是我讀研究生之後才使用的寫作論文的方式,那時,我30歲。

不久,兒子的另一個作業又來了。這次是《我怎麼看人類文化》!如果說上次的作業還有邊際可循,那這次真可謂是不著邊際了。

兒子猛不丁地冒出一句:餃子是文化嗎?

餃子?文化?我一時竟不知該如何回答。為了不誤後代,我只好和兒子一起查閱權威的工具書。真是沒少下功夫,我們總算完成了從抽象到具體又從具體到抽象的反反復複的折騰,兒子又是幾個晚上坐在電腦前煞有介事地做文章。我看他那專心致志的樣子,不禁心中苦笑,一個小學生,怎樣去理解文化這個內涵無限豐富而外延又無法確定的概念呢?但願我這個虎頭虎腦、從來就對吃興趣無窮的兒子,別只是在餃子、包子上大作文章。

在美國教育中已經變得無拘無束的兒子,很快就把文章做出來了,這次列印出來的是10頁,又是自己設計的封面,文章後面又列著那一本一本的參考書。

他洋洋得意地對我說:你說什麼是文化?其實特簡單就是人創造出來讓人享受的一切。那自信的樣子,似乎他發現了別人沒能發現的真理。後來,孩子把老師看過的作業帶回來,上面有老師的批語:我佈置本次作業的初衷是讓孩子們開闊眼界,活躍思維,而讀他們作業的結果,往往是我進入了我希望孩子們進入的境界。

沒有評價,既未說對,也沒說不對。問兒子這批語是什麼意思,兒子說,老師沒為我們驕傲,但是她為我們震驚。

是不是?兒子反問我。

我無言以對。心中始終疑疑惑惑:弗絲老師希望他們進入什麼境界?

兒子6年級快結束的時候,老師留給他們的作業是一串關於二次大戰的問題。你認為誰對這場戰爭負有責任?你認為納粹德國失敗的原因是什麼?如果你是杜魯門總統的高級顧問,你將對美國投放原子彈持什麼意見?你是否認為當時只有投放原子彈一個辦法去結束戰爭?你認為今天避免戰爭的最好辦法是什麼?……

如果是兩年前,見到這種問題,我肯定會抱怨:這哪是作業,這分明是競選參議員的前期訓練!而此時,我開始對美國的小學教育方式有了一些理解。老師正是在是通過這些設問,向孩子們傳輸一種人道主義的價值觀,引導孩子們去關注人類的命運,引導孩子們學習高屋建瓴地思考重大問題的方法。這些問題在課堂上都沒有標準答案,它的答案,有些可能需要孩子們用一生去尋索。

看著12歲的兒子為完成這些作業興致勃勃地看書查資料的樣子,我不禁想起當年我學二戰史的情景:按照年代、事件死記硬背,書中的結論,有些明知迂腐也當成聖經去記,不然,怎麼通過考試去奔光明前程呢?此時我在想,我們在追求知識的過程中,重複前人的結論往往大大多於自己的思考。而沒有自己的思考,就難有新的創造。

兒子小學畢業的時候,已經能夠熟練地在圖書館利用電腦和縮微膠片系統查找他所需要的各種文字和圖像資料了。有一天我們倆為獅子和豹的覓食習性爭論起來,第二天,他就從圖書館借來了美國國家地理學會拍攝的介紹這兩種動物的錄影帶,拉著我一邊看,一邊討論。孩子面對他不懂的東西,已經知道到哪里去尋找答案了。

兒子的變化促使我重新去審視美國的小學教育。我發現,美國的小學雖然沒有在課堂上對孩子們進行大量的知識灌輸,但是,他們想方設法把孩子的眼光引向校園外那個無邊無際的知識的海洋,他們要讓孩子知道,生活的一切時間和空間都是他們學習的課堂;他們沒有讓孩子們去死記硬背大量的公式和定理,但是,他們煞費苦心地告訴孩子們怎樣去思考問題,教給孩子們面對陌生領域尋找答案的方法;他們從不用考試把學生分成三六九等,而是竭盡全力去肯定孩子們的一切努力,去讚揚孩子們自己思考的一切結論,去保護和激勵孩子們所有的創造欲望和嘗試。

Tuesday, August 3, 2010

拉达克。天堂

朋友说,
拉达克的天空上,
布满了星星,还看得见银河。

朋友也说,
拉达克被连绵戴雪的山峰所包围,
像极了处在莲花心蕊里的天堂。

朋友还说,
拉达克人的笑容,
看似一朵纯净的小花,
小小的,但是很灿烂。

即便是布满了皱纹的脸庞,也让人感觉温暖。

还有一个月,我即将踏上这块土地,
去感受这群与雪一起生活的天使,给于我心深处的触动。